LANMU DAOHANG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12-12
回归教育本源 师生体面成长
——寿光市实验中学2019学年工作总结及下学年打算
今年,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发展。学生体面成长、校园健康发展,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部办学特色鲜明,尤其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本学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
我校党员干部认真贯彻学习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市教育局党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讨论、边调研排查、边改进提升,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针对当前有偿家教问题,实验中学党员干部发扬红烛精神,通过摸底调查,在家长监管的真空时间段,自觉承担起了“义务辅导老师”的角色,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无偿辅导,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全面发展
幼教学部名园建设成效显著。实验中学幼儿园创办至今,经过17年的砥砺前行,幼儿园现已发展为拥有30个教学班,103名保教人员,1100名幼儿的大型“省级示范园”,并获得“潍坊市名园”、“潍坊市十佳园”“潍坊市幼儿教师培训基地”等称号。幼儿园现有“潍坊市优质课”“潍坊教学能手”“山东省电教优质课”等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十五余人。幼儿园根据自己的教学活动,先后编写了《哪壶开了提哪壶》《幼儿教养的100个误区》《幼儿园半小时活动设计与应用》《站在彩虹肩上》4本著作,王桂芝园长引领申报的《润.爱教育》荣获2017年寿光市政府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小学学部阶梯阅读成效显著。学校多年来注重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部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构建起了学生课外阅读课程目标体系。现在晨诵一刻钟、两节阅读课、课前五分钟微课程、每天阅读半小时,已成为学校的阅读新常态。近年,小学部先后荣获首批寿光市特色学校、寿光市小学教学示范学校、寿光市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十佳阅读示范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初中学部“体面+”教育成为靓丽名片。基于全面深化课堂改革的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在校本教研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遵照潍坊市“双改”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在寿光市教育局教科研中心的指导下,创立了“体面+”教育范式。“体面+”教育现已在寿光乃至潍坊市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坚持教育公平,力求公正公开
如果说校长有一定的权力,那这个权力就是为师生服务。“教育就是服务”是实验中学的办学教育理念,努力办家长学生满意的教育是校长应尽的职责。需要教职工参与的事项、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需要教职工了解和知情的有关事项,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包括职称晋升﹑岗位考核﹑聘任结果﹑荣誉奖励等,做到程序透明、公开﹑公正与公平。学校通过强化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听取教代会代表的意见,切实发挥了教代会制度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几年来,学校涌现出了一批敬岗爱业、教学成绩突出的好教师,但部分教师责任性不强,教学、管理能力弱,无上进心,学风不浓,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教学效果差,部分教师吃苦精神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2.部分中层干部任职时间不长,外出学习培训太少,管理水平不高,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信心不足,教学常规全程管理的力度不够,平时检查注重教师常规资料是否详细完整,忽视了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监控,不能指导督促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自觉完成教学常规工作。
3.“体面+”课堂改革进入深水区,前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后如何突破瓶颈,探索出一条更宽阔的路径。教师研究能力还处在初级水平,育人理念和育人办法不够全面,学生成长动力不足。
4.学校文化建设不成体系,规划不够长远。
5.课程建设雏形虽已构建,但高度不够,缺乏深层次性。
6.名师培养力度不够,学校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培养措施。
7.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学生办法比较单调,与学生代沟比较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加强内涵建设的首要“抓手”。强化教学规范的落实,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等各个环节要更为科学、规范、有效,坚决克服教学随意性,坚决杜绝不讲质量的现象发生,以严谨治学的教风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成立听评课工作小组,深入课堂听课,代表学校对全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其质量进行检查评估,根据听课、评课情况,对部分教师实行跟踪听课、评课,以促使学校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认真总结课程改革试点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创新工作思路,做优教育质量,
(二)加强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1.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继续做好学生的“六个一”微德教育。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主要是良好习惯。继续做好抓小事工程,坚持低起点,严要求,反复教育,循序渐进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程度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继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提升素质,每次活动后要及时总结提炼,努力形成传统和特色。
2.加强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建设。健全校级领导、职能工作部门(含团委、学生会)、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三级管理体制,构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格局。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尤其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
1.以校训为指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突破传统制度清规戒律式的规范功能,让制度管理与时俱进,赋予制度管理以人性化、人文性,最终达到“发展人”的目的,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校训“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确立,有益于实施公平教育、启发教育和人本教育,有益于完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有益于实现“体面思想,体面干事,体面做人”的终极教育目标。
2.以质量为核心,脚踏实地创新教研制度。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我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开学初,各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研制度,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提出统一要求。教师要对校本教研制度烂熟于心,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执行。精致教学管理,抓好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一是各学科老师精心准备学程,以学程为载体,抓好集体备课基础环节,强化作业训练关键环节,提高教学管理实效;二是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对不能按时整改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乃至通报批评;三是认真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研组长、级部主任及分管校长要求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定期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3.以特色为支撑,建立多彩社团制度。
积极优化校园广播站,锻炼学生播讲能力,让空中之音传达校园浓浓的爱意,向上的情怀,幸福的瞬间。增设12个创新社团,使学生提升审美素养。扩大心理社团,多举行心理健康讲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借鉴教育+互联网模式。深入探索基于学生差异、基于云环境支持下的个人自学、小组互学、班级共学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利用微信群,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持续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校务实的校风、严谨的学风、科学规范的管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深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受到了市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带领老师们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校园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