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越“懒”小手越“巧”
亲子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孩子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时间增多了,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不过,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家长的大手是不是太“勤”了呢?
心灵手巧,手巧则心灵。折纸是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和手指灵敏度的一项非常好的活动。可是这么好的锻炼机会家长却常常以“帮忙”取而代之,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动手,或者老师一讲解完,家长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给孩子直接性的完成。于是,这些孩子便清闲的趴在那优哉游哉,恰恰也是在此时孩子的小脑袋懒得思考了,所以说,孩子的懒惰是家长授予的,又何来责怪之说!
聪明的家长是这样做的:“等一等”看“惊喜”!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谛也是源于此等小事之中的,惊喜的一幕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迸发。我们班一个小女孩当她在独立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她的成功感与自豪感已经完全淹没了那些小小的困难,而这时她的爸爸却是“失败的”,反而她却成了爸爸的老师。你能说你不为此而惊叹?聪明的家长还有第二种做法:看到孩子一次次的失败,他们的帮助时隐性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点提示,告诉孩子细节在哪,或者是错在哪,哪怕是出手相助,在家长的帮助中也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才是成功的主角。
不仅是折纸,在家里孩子穿衣叠被、吃饭,甚至是自己接杯水等等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的好时机。孩子在自己动手的同时小脑袋也在不停地转动,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做事速度会提高,小手会越来越灵活,小脑袋也会跟着转的越来越快。
让我们把机会还给孩子,让孩子把惊喜送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