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LANMU DAOHANG

学校简介
故地重游,重塑自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12-14

 

  大学四年是在曲师大度过的,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年少轻狂和曾经的迷茫,参加工作后成为一名老师换一种身份重新回到久别的故里,心中有种异样的情绪,抓不住却也放不下。

  曲阜师大在古城曲阜的西部,是全国闻名的儒学研究基地。在这所学校生活了四年其实对于她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从学校的正门进入,迎面便是一尊高达近十米的孔子铜像,孔子站立着双手合十,显得既谦卑又威严。想当年卷着被褥逃离枯燥的高中生活踏入这所学校看的最清楚,印象最深刻地就是这塑像,塑像背后写着:“1988年巴黎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会议上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是她让我读懂了孔子的尊严和厚重,就是在这里我经历了人生的丰富多彩,渐渐熏染了我成为老师的素养。不过这次而来却没有回学校看看,时间太匆匆,只是游了三孔。

  从孔林到孔庙再到孔府,虽然当年曾经无数次的走过,看过,但这次的体会和感触却最多,也许是我已经长大了吧。当导游介绍说孔子去世时所有的弟子竟然在他的墓前结庐而居守孝三年,子贡竟然长达六年时,心灵被灼烧了一下,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能度过如此漫长的守侯,师生间的情谊竟然深厚如此,那一刻对先圣只有从心底深深的景仰,那时先人的教育竟已如此,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孔子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的出色。看看自己,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于是乎回来后抓紧时间借了本《论语》看了看,看看孔子的教育思想,发现很多,《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孔子教育学生的鲜活的案例。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同样一个问题,但孔子的回答却因势而异,因人不同。子路性情勇敢、卤莽,爽直、刚强,孔子告诉他不要勇猛过头而有生命危险,应该考虑还有年老的父兄在。冉有的行为退缩,谨小慎微,一事当前,处处讲究谦让,自叹不如,孔子鼓励他果决勇敢,大胆前进。启发引导,通情达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针对各不相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种“因材施教”的意义在于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这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在面对学生时,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平时多下功夫,对学生知根知底,巧于设问,善于启发,使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立足现实,洞悉心理,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就如孔子用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温和来教育子路,也用子路的果敢自信来鼓励冉有和公西华,这种用心良苦的活动(谈话)安排就体现了孔子教育智慧的新颖和深刻,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深思。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