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LANMU DAOHANG

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提升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4-27

 

             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育人材料,而语文学科在完成育人任务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的民族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渗透,让德育、美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和美的感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受到团结友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读背优秀古诗词和成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了解并尊重世界多样文化,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抓住要点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

3、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

三、具体措施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1、从人文内涵中发掘育人因素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均以专题形式组织单元。像“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文意识。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还要充分利用文本挖掘人文内涵,让学生对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有所感受,有所体验,有所领悟。

2、在品味、朗读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课本里的很多作品都是作者饱蘸深情写成的名篇,其间凝聚着作者深沉的感情、独特的人生感受,而且大都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值得读者去品读和积累。在教学中,通过音乐渲染、有感情示范朗读等形式,不仅可以达到师生共同接受作品感染的目的,还可以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并在读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3、把握“情感”主线,以情动人

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教材中“感情”这根主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当然,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体会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审美观和是非观。

 (二)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拓宽育人渠道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因素和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活动,拓宽育人渠道。

1、注意挖掘书写训练中的育人因素。

文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要求学生的书写要清楚、匀称、工整。通过指导学生练字,让他们明白练字的意义:练字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写字的过程,更是培养一个人的毅力、韧性的过程。另外,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坏,与他的性格、处世作风是有很大关系的。

2、注意挖掘口语交际的育人因素。

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通过说见闻、谈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

3、将学科育人与日常的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和内心状态的一种载体。它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素质修养。经过有针对性的习作练习和指导,学生们就不仅仅是写作水平提高较快,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审美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4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育人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借助小学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活动的东风,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及时跟进指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尝试写读后感。通过广泛、有效的阅读,学生不仅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初步养成经常性阅读的习惯,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培养审美品质,增强他们的基础学力和人生自信心。

  5、延伸语文课堂,生活育人

 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将语文课堂模拟、还原为生活大舞台,通过改编课本剧、分组辩论赛、情景对话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演练“社会角色”,这些活动趣味盎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增强他们处事的应变能力。

    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出课堂,开展系列语文活动。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获取第一手素材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深入社会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关注现实,而且能培养其敢于表达和交流、勇于参与和合作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而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相关知识的搜集,则让学生受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继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1)三月份:“妇女节”制贺卡给老师和妈妈送上节日的祝福、举行雷锋故事演讲比赛。

2)四月份:出一期清明手抄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并完成一篇习作、“走进春天,拥抱春天”摄影作品展。

3)五月份:出一期劳动节手抄报、完成习作《快乐的劳动节》、成语故事比赛。

4)六月份:“快乐六一”书画展并完成习作《我们的节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相关习俗。

(三)加强课外辅导,因材施教深化育人效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作业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加强课外辅导,开展培优扶差活动,达到补充课堂教学,深化、巩固育人效果的目的。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练笔、进行习作批改时,可以通过评语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之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之,学科育人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立足于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因素,将其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

 

 

        小学语文学科育人提升计划

 

 

 

 

                姓名:  曹莉萍

                              单位:  寿光市实验中学

                               联系方式:5221794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