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四川市语文特级教师,是全国十杰教师,教育哲学博士,全国著名教育家,教育界素有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的说法。现任四川成都武侯区实验中学校长、班主任、语文教师。
1、2006年8月到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任校长,第一件事就是将老师们的合影放大无数倍挂在了墙上。以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这也成为这个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他的目标就是:做最好的老师。“我的目标就是在我任职期间为学校培养十几位能称之为家的教师。这也是一个优秀校长的标准。”他在他的《我梦想中的春晖中学》一文中写道:春晖中学是中国二三十年代江苏的一所小学,建在湖光山色之中,那时,丰子恺教美术课、朱自清教语文课、夏丐尊、张闻天、李叔同等人都在此任课,他们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如果我们的学校也出这么一批大师级的教师为我们的学生上课,我们的学生会有多么幸福。
2、教育首先是一种心心相印。《河南教育》将在2007年开辟他的专栏,主题就是“如何走进心灵”。就是要倡导让孩子做自己心灵的主人,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一个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更要有一颗孩子般烂漫的心灵,你才能真的走进孩子的心灵。青年教师要有激情,有浪漫的情怀。一个教师是否成功,不是单纯看他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给学生们留下了什么浪漫温馨的回忆。一个教师的根本职责是为学生上课。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把每一节课上好,就是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
一个教师的课是不是学生老是盼着听,这是衡量一个老师上课优劣的重要标准。
一个教师最该想的是:你的学生在想什么?老师要洞察学生的心灵。一个教师若对此熟视无睹,决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用教育者的情怀感悟世界。他提倡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在谈到民主与教育时,他说:民主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要把顾客当上帝,而要把顾客当成亲戚,教师对学生也是一样。
集体氛围是工作的手段、教育的手段。通过集体来影响学生的心灵。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要用文学作品感染学生的心灵。
差生的成长铸就了名师的成长。看一个老师是不是优秀,只要看他转化后进生怎么样就足够了。转化后进生的原则是:相信学生,建立感情,允许反复,降低要求,集体帮助,鼓励为主。
3、要改变世界,先从改变教室开始。对年轻教师最好的锻炼就是让年轻人当班主任。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主任、好校长。
4、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我们每天可以追求最好。追求最好就是每天要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达到自己能力所能达到最好的程度。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名、成家,但我们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教师体现了一种教育者的用心,他给教育者的用心下了一个定义: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教师是知识分子,要做思想者,要做反思型的教师。
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不同之处就是:有的教师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而反思型教师则是每天都在看着和想着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世界。
教育学生是一种乐趣。他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在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对孩子的爱能使老师聪明起来。
一个优秀的教师决不会在备课和课堂上还去考虑怎么讲知识,这已经是一种本能,成熟的教师应该是忘了知识的存在,而考虑如何抓住学生的思维。
5、优秀教师要善于写作。2007年寒假,他布置老师读两本书,并写一篇读后感。他说:“20多年的教育成长经历告诉我,老师的写作,对于教师的成长实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也许许多老师是因为《爱心教育》而记住了我的名字,我也因这本书而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尊敬,并渐渐被人称作‘教育专家’,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并不比千千万万的一线普通老师高明多少。我总以为,我和大家一样--对学生的爱是一样,对教育的执著一样,所遇到的困惑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一样,甚至包括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一些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了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其实,写作不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写作的确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他为自己提出五个一:每天上好一堂语文课;每天找一位学生或老师谈心、聊天或书面交流;每天读书不少于10000字;每天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写一篇教育日记;这样做下去,三年、五年你想不成功都难。
6、民主与教育。民主,就是要唤醒每一个人的潜能。校长只有无限相信老师的潜能,老师才能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一个成功的校长不在于给老师提高多大的物质待遇,而在于能增强师生的成就感,成功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能让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