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安全教育
事例:
“别动!”“很危险!”“小心”……孩子身边的成人嘴里经常会出现这样提醒的话语,。“别动”!不管孩子干什么,家长的嘴里都会蹦出“别动”两个字。由于怕孩子出问题,家长常常给孩子灌输过多的“安全意识”,比如:“绝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外面太危险”、“这个危险,那个危险”……这些意识在孩子心里落地生根,因此当孩子离开家,便会出现害怕、退缩等现象。班里有个孩子叫瑞瑞,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小心,从来不做他认为危险的事情。有次组织健康活动,要求跨跳过20厘米的障碍。可爱的瑞瑞每次跑到障碍前都会停下,然后小心翼翼的跨过。怎么对他进行鼓励他都不敢进行跨跳。他说:“老师这个很吓人,我不敢!”于是老师跟他一起跳,拉着他的手一起跳,他还是不敢尝试。还有一次也是健康活动,锻炼孩子从高处跳下。我们的瑞瑞又一次犯了难,说什么都不肯往下跳。班里的小女孩都没有害怕的,瑞瑞却怎么都不肯下来。没办法,老师只好扶着瑞瑞跳了下来。我在想为什么聪聪这样的胆小?跟瑞瑞的奶奶进行交流后,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因为奶奶怕瑞瑞磕着碰着,怕他做危险的事情,所以经常在他耳边不停地说“小心”、“别动”“很危险”。时间常了,瑞瑞就变得越来越胆小了。不敢自己跟小朋友在楼下玩,不敢做一切他认为不安全的事情。瑞瑞的奶奶也非常着急,用了很多办法,进行鼓励,奖励,瑞瑞却怎么都不敢再去尝试。
过分的安全教育容易造成孩子胆小的性格,做事束手束脚,不敢尝试,遇到困难会逃避,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不利幼儿认知识别能力的形成。
建议:
1、首先给他讲锻炼胆量方面的故事,像他最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让故事中的喜羊羊来带动、影响孩子变得勇敢。
让孩子多接触外界,多亲近大自然。
2、给孩子机会,处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鼓励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学会照顾自己。让孩子独立尝试到楼下拿东西或是买东西。
3、遇到困难时,不再替他解决,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4、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勇敢的尝试向陌生人问路,寻求帮助。
5、跟孩子一起玩冒险游戏,陪他克服心理恐惧,鼓励孩子勇敢尝试,让他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