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进球门
大六班 王玉杰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不同的物体滚动路线也不同。
2、能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1、纸杯、薯片桶、易拉罐若干。
2、毛线、布条、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3、拱形门、纸箱做的斜坡,在斜坡的最上面中间的位置划一条横线。
活动过程:
一、 探索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
1、 介绍老师准备的材料。2、游戏。师:下面我们要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万一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滚进球门。老师为幼儿示范有的玩法,请一名幼儿帮忙当球门。提醒幼儿将纸杯等材料放在红线上,不能用手推,让它自己滚下去,当球门的小朋友不能动,不能站的离斜坡太近也不能太远。让孩子们自由结伴四人一组,看看有什么发现。3、结束操作,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前面根据幼儿说的将材料分为能滚进去的和不能滚进去的两类。
二、 感受两种物体不同的滚动路线。
请幼儿将两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在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 再次探索,发现纸杯、塑料杯的滚动方向。
抛出问题: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朝那边拐弯的呢?请孩子们自由操作,重点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鼓励幼儿反复探索,并比较物体形状的差异。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
四、 第三次探索,尝试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1、 提出问题:怎样让纸杯不拐弯,直接就滚进球门呢?
2、 出示毛线、布条、双面胶等材料,让幼儿先想一想怎样做并回答,然后再进行操作。
3、 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总结:只要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就能滚进球门。
反思:1、时间把握上有很大的问题,在把握侧重点上不是很好。这节课让孩子通过操作发现了问题,最后的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在最后一个环节上多花点时间。
2、 这节课主要是发挥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先抛出问题让孩子先思考,再动手,让孩子有目的的去探索。
3、 孩子在操作的时候老师要走到孩子中间多观察,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等大部分孩子都有自己的结果了再结束操作环节,这样老师在总结的时候就不能避免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现象。
4、 老师在提问问题时,如果有一个给孩子回答的符合老师预定的答案,大多数老师就会肯定这个孩子的答案,其他孩子的回答全都忽略,时间允许的话也应该让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时不时正确。
5、 在最后一个改造环节,孩子们想到很多方法,大多数孩子想到的是让细的一端变粗,我们班有个孩子想到了让粗头变细,但还不是很成功,所以老师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